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_明末不求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

第(1/3)页

  在价格革命的影响下,江南、湖广、河南一带的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城市繁荣,市民人口也不断增加,相对应的粮食产量则持续下跌。

  由于水稻、小麦的谷物生产利润不大,湖广和江南地区的许多农田,都出现了改稻为棉、改稻为桑的情况。

  如此变化之下,便需要大量从外省进口粮食,这便为东北、河套、华北、四川的粮食和猪肉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于是在边疆屯垦地区,本来是为了解决驻军粮饷需要而设立的屯垦营庄,反而出现了将粮食反向销售到内地经济发达地区的情况。

  伴随着世祖朝对外战争和海外属地的扩大,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本地农业不断受到冲击,农民生产成本增加,而收入减少,大部分人无力改善农业技术,而城市人口的进一步增加,又使得历来被称为鱼米之乡的江南、湖广地区经常面临粮食短缺问题,甚至是饥荒的威胁,引发社会动荡,所以更需要从边疆地区进口粮食。

  随着对郑森海盗海商集团的招安,顺朝的对外贸易数额大量增加,白银不断流入中国市场,货币经济发展,又便利了商业贸易。

  这一时期在东北、河套、湖南、河北、陕西、甘肃、青海、淮海等省,都出现了营庄制被重新加强的情况。

  各地的官府和营田司衙门,陆续发布了不少法令,限制营庄农民的迁徙自由,增加他们的超经济剥削,让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加强人身依附关系,目的就是增加粮食产量,好解决江南和湖北地区的口粮缺口。

  这在客观上来看,对华北、东北、西北地区长期的经济发展是不友好的,但在当时来说,由于不少地区经过明末以来的多年战争,已经是地广人稀的状况。

  又因为移民实边的需要,当时对顺朝新扩领地的移民来源,大多都是来自于河南、山西、山东这几个北方省份,这又进一步造成了华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ewenwu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