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明君_明帝国的崛起TXT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明君

第(2/3)页

年来,无日不想着:不要愧对历代先帝,勤政爱民,使得朝序清宁,民物康阜。卿之策能有利于国家,朕岂会不采纳?”

  这话有一点剖析内心、陈述理想的意思。

  张昭对弘治皇帝的认知,也是几经变化。作为一个穿越者,“弘治中兴”不说如雷贯耳,至少在历史书上是学过的。这是一个辉煌的时代,国力强盛,天下太平,人才鼎盛。

  而明孝宗朱佑樘在他的印象中就是“明君”。

  他刚穿越来时,还想着见一见开创弘治中兴的明君、能臣。而他真正的和弘治皇帝接触多了,对其评价直线下降。

  弘治皇帝以其勤勉、宽仁、正直,开创了一个属于他的盛世。大明帝国在历史的轨道上不断散发着夺目的光彩。但是,作为皇帝,他并非完美无瑕。

  第一,弘治皇帝对张皇后的宠爱大于一切。宠妻不是错。但纵容外戚张鹤龄为非作歹,这就很蛋疼。

  张鹤龄堪称京中搅屎棍。张昭和张鹤龄打过几次交道,给恶心的不行。

  第二,弘治皇帝虽然贤明,但他并无锐意改革之心。明朝很多很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他更多的时间是在解决表面问题。

  张昭对弘治皇帝叫停国子监改革,心中有一些看法。更关键的事,叫停的原因是张皇后吹了枕头风,说他武将干涉朝政。真是扯淡。

  所以,张昭当时气愤之下,直接把希望寄托在朱厚照身上。反正也是苟三年而已。

  但随后,他的看法再次改变。

  不久前,征收卫所土地赎买银时,张昭单独和弘治皇帝谈一次。张昭说服弘治皇帝保持沉默,他借其虎威一用,把权贵们欠的土地赎买银给征收上来。

  这件事改变了他对弘治皇帝的看法。

  弘治皇帝虽然是个“裱糊匠”,但还是有把国事处理好、解决根本问题的想法。

  再加上此时。

  张昭大致上明白怎么回事:你可以说弘治皇帝没有“远见”,但他确实有想把问题解决,让大明变得更好的意愿。

  弘治皇帝并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样雄才大略的皇帝。他自身的水平有限。这和其成长环境有关,充满着黑暗和邪恶。但是,他愿意听取意见,任用人才。如果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ewenwu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