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三章 张昭的建议(下)_明帝国的崛起TXT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四十三章 张昭的建议(下)

第(2/3)页

索”,仅仅依靠明朝官府的力量是不够的。那只能是一个个的点,最多以铁路连成线。这时,就需要英国和白头鹰的那种个人英雄主义的探索模式:个人开拓的土地,归其个人所有,受国家保护。

  而这势必要给百姓配枪的。

  其实,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中国的人口一直都很多。但这其实是一个“假象”。在没有高产的农作物:土豆、玉米、红薯之前,明朝人口不足两亿。

  明朝人口的巅峰期在晚明,不同的历史学家给出的人口估算不同。最少的认为明末时只有六千万,最高的认为1600年(万历二十八年)有1.6亿人口。

  这点人口在同期的大国里面算顶峰。但是,对于那辽阔的版图够干什么呢?

  寻找那三种高产的农作物,也是张昭关心的问题。

  …

  …

  张昭脑海里的念头一闪而过,此时史琳已经做出决断,道:“这没有问题。”

  张昭笑一笑,心里略微放松。和王六小姐谈的赈济百姓的话题,此时总算是妥善处理。算是对得起小娘子昨晚给他的称赞。

  张昭喝口茶,说道:“老大人,去年时我曾在御前力陈在九边建立预备役之事。李阁老因地制宜,允许边境的缙绅、大族的子弟担任预备役里的军官。

  然而,我自四月份离京,沿着大同镇、山西镇、榆林镇、固原镇这一路走来,并未感受到预备役起到作用。基本是名存实亡啊。我打算上书朝廷,陈述此制度的弊端。”

  预备役,最大的作用叫做“战争动员”。这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战争潜力。

  然而,仿照卫所建立的预备役制度,在经过李东阳的修改之后,就张昭目前看来,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当鞑靼骑兵打来时,大明缙绅们并不愿意将族中的子弟征召成军。

  这个动员能力算是废掉。这主要还是明朝对地方上的掌控能力太弱。地方上的缙绅,掌握着大量的人口、土地。自耕农正在不断的减少。

  他现在不希望于预备役能起什么作用,而是想要百姓之中多一点老兵。像韦州城下这近万名百姓,在遭遇到鞑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ewenwu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