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汤玄策的人生(上)_明帝国的崛起TXT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三章 汤玄策的人生(上)

第(1/3)页

  弘治皇帝一看到王承裕的文章便有定论,京中其他官员自然也作出准确的判断。

  这里面的缘由,不仅仅是王承裕的文章写的好。还因为掌握着舆论的文官集团和卫所利益并不紧密,以及报纸在信息传播上远超这个时代的犀利。

  四月初五的清晨,真理报第二期如期发行。

  在这两天的时间中,吕纪先吕御史确实又组织了一批人手写文章反驳王承裕的观点。他有魏国公府提供的钱财,有老牌御史的身份,组织一批文人并非难事。

  但是,也仅限于此。

  第二期的真理报上,头版头条是吏部尚书马文升的文章。他赞成在京师、天津卫搞试点。

  这是张昭亲自到吏部上门约稿的结果。对于这些朝堂大佬们而言,写篇文章于他们和喝水差不多。

  接下来则是李阁老的得意门生,户部郎中徐贵的文章。

  王小娘子当日还发愁文章的事,在李阁老隐晦的表态之后,其门生、故旧自然要摇旗呐喊。外加意识到报纸在舆论上优势的职业喷子们(言官)纷纷投稿。

  真理报第一期的第四版上附有投稿方式和投稿地址。第二期的稿件根本不用愁。

  吕纪先等人的文章都在第三版。

  结果,可想而知。

  身兼总编的王絮雪,用笔名“木兰”写一篇鼓吹废除卫所好处的豆腐块文章。之所以是豆腐块,因为文言文的文章都很简短的。科举八股文基本都只有几百字。这不像白话文,需要用很大的篇幅描述。

  而“木兰”这个笔名,取自“花木兰”。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亦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蕴意。

  四月五日的真理报在发行后,在京中进一步引起极大的轰动。街头巷尾,茶铺酒肆、青楼会馆俱是讨论废除卫所的议论声。

  盖因,京中有很多卫所。太宗皇帝时期,设有七十二卫所拱卫京师。除开天子亲军外,比如锦衣卫就是卫的编制。其他的卫所约七八十万人都在此次革新之列。

  出朝阳门外沿官道而行半里,便是一处略显繁华的集市。并非所有的进京人士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ewenwu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