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科技巨头与金融霸主_扛着AK闯大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44章 科技巨头与金融霸主

第(2/3)页

土地只用了八年时间就完成了倭人的去本土化,从文字到语言到姓氏,从服饰到发式,从礼节到文化,一概沿袭了明制。

  代价是东瀛的倭人从德川幕府末期的一千两百万人,历经斋藤祸乱、荷兰入侵,再到秦王刘鸿渐的铁血屠戮并使倭人彻底屈服,最后只剩下五百多万人。

  而其中男丁由于常年的战争占比不足四成,且多为幼童,这使得第一批遗民来大秦的建造者们每人都分到了三个以上的倭人女子小妾。

  以至于二十几年过去了,大秦的人口虽然堪堪超过六百五十万,但华裔、以及华裔后人的占比从三十年前的百分之一点七,上升到了如今的百分之七点四。

  刘鸿渐始终认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对于倭人的顺民刘鸿渐坚持与华裔平民同等对待,当然顺民的待遇也只能达到华裔平民的水平。

  他们可以与华裔子孙享受同等的教育、同等的税赋,他们可以从商、从军和务农,但不可以从政,军队倭人占比也有严格的限制,并且不能入大秦高等学府就学。

  对倭人的改造与考验要持续一百年,这是刘鸿渐自建国之日起定下的国策。

  一百年时间,四代人,在泯灭了全部倭人历史印记的情况下,足以令他们将汉文化视为正统。

  而在改造倭人的同时,大秦国的科技腾飞早在刘鸿渐就藩的那一年就开始了。

  依托从大明带来的工匠班底,在刘鸿渐图纸的帮助下,以及韩郁、顾佳等一批支持者的全力以赴下。

  泰顺八年八月,大秦理工学院建成,十二月大秦国防军校建成,次年四月大秦商学院建成。

  泰顺十一年六月到十二月,大秦纺纱厂、玻璃厂、水泥、钢铁厂等工坊如雨后春笋般先后投产,同年,在大秦国王刘鸿渐的主导下,大秦顺风商合依托从大明购买到的四十艘大型商船正式成立。

  泰顺十二年三月,大秦军工厂建成,专门致力于研发和改进火器、战舰。

  泰顺十六年七月,大秦自主研发的火车试制成功,并在一年后批量销往大明,同年大秦第一任首辅韩郁逝世,享年八十九岁。

  刘鸿渐在京都为其举行了国葬,并配享太庙,举国哀悼一个月。

  泰顺二十年仲夏,大秦第一座火力发电厂投入运营,大秦成为全世界第一个进入电气时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ewenwu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