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弊案_明末不求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六章 弊案

第(2/3)页

同时朝廷控制下的邸报也流传出了在吕宋发现巨大银矿的消息,银价在纸币改革之前便已经出现了连续三年的快速下跌。

  银价下跌过程中,朝廷则分年度先后吸纳了多达数千万两的现银,保障了后续纸币改革时控制市场银价的能力。

  纸币的发行机关是户政府票号,其他民间钱庄、票号过去发行的各色名目汇票纸币,则一律由朝廷出资收回,并且在此后彻底禁止发行。

  发钞权得以全部集中到了朝廷手中,准备金则依靠青丘州金山的开发所得和前三年趁银价下跌时吸纳的白银支撑。

  李来亨没有禁止民间继续使用银两或银元进行交易,朝廷收税时一样继续接受贵金属货币,甚至就连向官员、士兵发放俸禄军饷时,往往也都由其自由选择是接受贵金属货币还是纸币。

  所以纸币改革虽然在天法三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但为了保障民间物价的稳定,朝廷采取了较为平缓的推进政策,大约花费了七八年左右的时间,才使得百姓开始普遍接受使用纸币进行交易。

  就整体效果而言,由于朝廷的准备十分充分,又恰逢青丘州金山开发提供的黄金储备,纸币制改革十分成功,不仅统一了国内的货币,而且通货发行的控制权落在朝廷手中,国内白银等硬货币,亦因此集中到朝廷手上。

  自平准战争以来的财政危机被彻底化解,至天法四十年时,大顺的财政岁入已经连年激增,达到了官票三亿元之多。

  这之中除了纸币改革带来的铸币税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大顺的海外扩张有利可图。

  虽然大顺在西域的大规模扩张,如在朔方建省,如设置安北大都督府管辖漠北地区,如对西域的强力管制和治理,基本上来说都是赔本的,而且财政亏空的额度极为庞大。

  但是大顺在关东、朝鲜和日本的扩张都是有利可图的,对关东的扩张自不必说,辽东自万历以后重归版图,黑龙江、吉林等地也由于大规模的移民和垦殖运动,为顺朝带来了每年数百万元官票的收入。

  朝鲜被化为乐浪、熊津两都督府后,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ewenwu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