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清田驰禁_明末不求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九章 清田驰禁

第(1/3)页

  对西明的战争正在有条不紊地筹划之中,各路驻军多数向湖北和广西两省集结,看来李来亨已经修改了方针,改变了过去以西北驻军为主力平蜀的策略,转而选择了自楚、桂进军的间接路线。

  新的战争阴云正在悄悄骤集,但对于关内的多数地区而言,安定的太平时节已经降临。

  大顺委派的官吏和驻军,已经接管了明朝绝大部分的疆域。井然有序的营庄改造也在推行之中,只不过鉴于乡官数量的限制,对于新晋取得的土地,李来亨已经放开了清田驰禁的步伐。

  营庄之禁的破坏,是从庄使开始的。

  光中二年起,朝中都营田司已经陆续破获了不少庄使私吞土地的案例。

  虽然李来亨定制之初,就设置了庄使、推官、捕盗使、村长等乡官牵制监督的权力结构。可是随着营庄制在更广泛地区内的扩大,庄使的贪墨违禁便难以完全遏止。

  即便大顺有严刑酷法来限制庄使,违禁过分的通常还要处以死刑。但既然制度本身隐藏了庄使侵吞土地的特权,行政惩罚的效果也就有限了。

  何况营庄制需要耗费的巨大行政资源,过去仅在湖北、河南两地,大顺尚能支撑,现在一下子扩充到了十倍以上的地域内,行政资源便根本不敷使用了。

  清田驰禁必然被提上日程,只是李来亨对于限制大地主兼并的想法也始终未变。

  “驰”营庄之禁的同时,还要清查仗田——而清田过程中,大顺又以相当倾斜的态度,默认了明末乱世期间贫民佃农对于抛荒土地私自占有的合法性,实际上也产生了均田的效果。

  此外一部分本由营田司管理的营庄土地,也被授予了耕种的佃农——至于本来拥有这部分土地的原地主,其田息收入则被李来亨直接换为了虚无缥缈的工坊股本。

  其中不服的士绅并非少数,只是在大顺军强大的武力面前,他们根本不敢升起抵抗之心。毕竟孙可望远在四川,退守广东和福建的郑家小朝廷也缺乏北伐的力量,塞外的清军则在经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ewenwu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