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清鲜战争_明末不求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 清鲜战争

第(1/3)页

  直到一些中国商人从海路抵达朝鲜,带去了详实的一手情报后,朝鲜君臣才大略知道了中国已经改朝换代,而且新朝大兵还将清军重创歼灭过半的情报。

  此时占据朝鲜王朝要津的都是主和派和亲清派人士,他们认为朝鲜过去曾经因为外交上的轻率无谋,遭致两次胡乱的灾难,因此都主张镇之以静,静观时局的发展,不要盲目和清军为敌。

  朝鲜国王李倧听信其言,不仅继续在国内镇压主战派人士,而且还在天法元年三月时,拒绝了远道而来的顺朝使节所递国书。

  此外,朝鲜内部的反清派人士,也因此产生分化——

  一部分人认为反清与亲明实为一体,明朝被流寇灭亡,那么他们当然既要反清也要反顺,更甚者甚至提出了“剿贼伐虏”、“复立明后”的所谓“宗周北伐论”。

  另外还有一部分反清派士人,多是有家眷死在两次胡乱中的大臣。他们对满清怀抱刻骨仇恨,只是由于朝鲜国力弱小,实在没有办法复仇。如今听说中国的新朝已经重创清军,而且正在酝酿犁庭扫穴的辽东征伐,便都主张积极投效新朝,与其共同出兵剿灭清虏。

  只是毋庸置疑,此时在朝鲜内部,占据上风的还是亲清派论者。

  朝鲜国王李倧自己,也由于在位期间两次遭到皇太极征讨的经历,无论如何都不敢冒然重举反清旗帜。

  而退守辽东的残清政权,也充分利用了朝鲜外交立场左右摇摆的机会,一面对大顺提出了废弃清朝国号、帝号、年号,改称女真国、女真国主的服软方案,另一方面却使用明朝同治帝朱慈烺的名义,要求征发朝鲜军队,以征伐黑龙江流域,重新捕获索伦野人,好充实八旗的兵源人丁。

  清军此时的实力,由于光中二年在关内战场的连续失败,已经跌落到了谷底,八旗劲旅不足五万人,面对大顺军是完全不敷使用了。

  过去在清军附庸之下的东蒙古各部,也相继恢复独立。在光中二年及天法元年初的刘芳亮扫北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ewenwu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