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土改蓝图的第一步_明末不求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土改蓝图的第一步

第(1/3)页

  营庄制的核心就在于分离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生产权,孙可望的做法是在保留士绅地主阶层对田产所有权的情况下,剥夺他们经营土地的权力,而改派大西军的管庄代为“管理”,而原本的佃农则继续耕作。

  地主在营庄制中只能拿到大西军规定的一个较低的分成比例,实际的土地经营权落入管庄之手,主要收入则由大西军政权和佃农分润。

  地主阶层在营庄制里利益受损,但也保留了一定的固定田息收入,只是投资土地的回报率大幅度下降——如果这种制度可以长期推行下去,那么投资土地就会变得无利可图,地主阶层势必将手中的固定田息收入投资到工商业进行再生产,促进社会总生产的全面进步。

  若营庄制能够发展成熟,那么只拥有土地所有权和分红全力、而没有土地经营权的士绅地主就可能发展成股东的形态,而直接负责经营土地的管庄就可能变成类似于职业经理人的形态。

  土地将由专业人士经营,生产效率得到提高,而投资土地无利可图的士绅也会转而把手上的闲钱,投资到其他资本回报率更高的工商行业里。

  只是这些设想虽然很美好,但历史上以孙可望在行政管理上的天纵奇才,也难以长期维持营庄制,而不得不一步步妥协,由营庄制到屯田制,再到李定国主政时期彻底的清田驰禁。

  营庄制最后还是破产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大西军能够维持通过军事管制维持数年的营庄制,已经很厉害了。在缺乏足够数量行政干部的情况下,大西军只能用军人来担任经营土地的管庄,也难以遏制管庄以权谋私、转化成新地主的过程。

  说到底,还是干部不足啊!

  孙可望搞营庄制,是一个县安排两千五百人的兵力和三倍于此的家属,以这样强大的军事力量压制士绅阶层,结果维持数年后还是破产。

  而李来亨现在手头全部兵力也不过五千人而已,怎么搞得起来?

  “唉,我也是走一步看一步,闯军现在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夹袋里实在没人啊!”

  李来亨摇头不止,闯军里头识字的人总共才多少?而真正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ewenwu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