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朱由检与时代最大的不同(求票、什么都求)_崇祯本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朱由检与时代最大的不同(求票、什么都求)

第(2/3)页

土豆经验的佃户们,地种的很快,大片的土豆已经种完。看他们的架势只要再有个1-2天,就能完成全部土豆的种植。

  徐光启仔细观察着佃户们种植时的一举一动,他很开心的对朱由检说:“殿下,看来我们不需要再担心了。这些佃户学的都很仔细,种植方法也都掌握了。子先敢说,只要后期管理跟的上,今年肯定又是一个大丰之年。”

  面对徐光启的喜悦,朱由检本能恭维一句:“都是徐先生教导有方啊。”

  顿了一顿,朱由检有些感慨:“百姓就靠田中作物为生。种植,事关他们生存的根本,他们如何会不用心学。只可惜,肯教他们技艺的人实在太少了。”

  徐光启看到佃户们欢快的在田里种植土豆,脸上充满发自内心的笑容,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他早在万历三十六年就向朝廷上了《甘薯疏》,建议朝廷大力推广,甘薯这种高产作物。可结果令他失望,《甘薯疏》如石沉大海,朝廷根本没有人重视。

  天启元年,徐光启又一次上书,再次为劝说朝廷推广甘薯而努力。他甚至亲自在天津进行了种植实验,无奈朝廷还是没人拿他当回事。

  虽然朝堂大臣们都在叫嚷“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实际谁也没有真正考虑农夫的利益。

  朝廷诸公谁也没把事关国家稳定的甘薯推广,放在心上。就算自命众正盈朝的东林党人也没有任何人关注此事。

  四处碰壁、心灰意冷的徐光启只好告病返乡。

  回乡的徐光启还是不甘心,他在家乡上海仍在努力推广着甘薯种植。

  徐光启真的没想到,峰回路转。年少的信王竟然对新作物推广这么有兴趣,竟会专程派人邀请于他。

  更让徐光启没想到的是:除了甘薯,信王竟然还弄到2种高产作物。眼前的土豆比甘薯更适合北方的种植,亩产甚至还高于甘薯。

  看看眼前火热的种植场面,徐光启对新作物推广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田地里的佃户们,心中更是火热。他们虽然不识字,可他们基本的算术能力还是有的。

  土豆平均亩产15石,一年至少可以种两季,年亩产就是30石。

  他们不用负担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ewenwu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