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_三国之天水姜伯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题

第(2/3)页

而被开辟的时间也较早,相传在西周时当地百姓便发现并开始利用这条道路了。不过此路虽相对平夷,褒谷南段却是川深流急,绝壁凌空,秦昭襄王任范睢为相后,在悬崖绝壁间凿山为孔,插木为梁,上铺木板联为栈道,方使此道成为沟通汉中与关中的重要驿道之一。如今四百多年过去了,其间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几经毁损和修治。上次北伐时,诸葛亮便曾命赵云、邓芝以疑兵出此道牵制曹真主力,后于撤军途中为防魏军追击,再度烧毁栈道。是以若要经此道北伐,仍需时日修复,所费人力、财力也同样不菲。

  傥骆道,其南口位于汉中洋县傥水河口,北口位于周至县西骆峪,是五条道路中路程最短的一条。不过虽说该道有短捷之便,却多为路人所摒弃,自古以来便罕有人至,也绝非用武之地。这主要便是因为该道之中,傥水与骆水并不相通,两河谷之间相距较远,中间又有四五座大山阻隔,山势险峻,道路崎岖,更有原始丛林夹杂其间,不时有毒蛇猛兽出没,令人望而生畏。

  子午道,便是魏延口中常常提到的那条线路。此道北口为子谷,在长安以南;南口为午谷,在石泉县境内。当时称北方为子,南方为午,而该道自长安南行,初始的那一段道路恰好便是南北走向,因而得名子午道。虽说出了子午道北口便几乎到了长安城脚下,可由于此道地势相对险恶,路途又较为遥远,后勤供应极为不便,一旦无法迅速攻下长安,等待汉军的便是全军覆没的下场,这也是诸葛亮拒绝魏延提议的根本原因。

  诸葛亮尚且还在犹豫究竟该选择哪条道路北伐时,远在洛阳的大将军曹真却已猜出了大概。

  “伯道(郝昭,字伯道)可知今番唤你前来,所为何事?”

  “愚不知。”

  “那伯道可知蜀贼下次入寇,会选何道进军?”

  “亦不知。”

  “哈哈哈哈。街亭一役,蜀贼损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ewenwu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