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统筹_终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12章 统筹

第(2/3)页

多人准备迎接李冶。

他最早是在去年听元严说了李冶之名。

这是北地仅剩的几位还未出仕的名士之一,数学上的造诣也许可算是称冠当世。

又有元家、杨果的这层关系,李瑕当时便起意招揽。

派细作往河北,这事很难。但张弘道来了,便有了机会。

张家一直有些走私生意,就是由张弘道打理。张弘道出奔,张弘范只能将亳州交还给忽必烈,并清算张弘道的人,这不假。

但需要时间。

暂时而言,张九郎忙着向忽必烈请罪、想办法让张五郎与张家划清界线都来不及,不会马上将张五郎叛逃之事搞得天下皆知。

趁这个关口,张弘道自要派人往保州与某些人暗中联络。

可以想见,那边军情司的人前脚才凭张五郎信令过山西,后脚张弘范必已快马褫夺张弘道之权。

就在这可以渗透河北的转瞬即逝之间,李瑕选择“抢”来了李冶。

此举,必然会再次引起金莲川幕府的警觉、加强对李瑕的防备,以后只怕再难出现这样的机会。

没关系,以李冶的才华与名望,值得。

要知道,忽必烈尚且两次邀其出仕未成。

……

“晚辈李瑕,久闻敬斋公大名……”

“哼!休在老朽面前作态,你当是思贤若渴,老朽只当你是山贼土匪!”

李冶颤颤巍巍下了马车,一把推开李瑕想要搀扶的手,自站定了。

他一辈子游历山水,历尽艰苦,虽年近七旬,身子骨却还健朗,目光炯炯有神。

环目一看,见到李瑕身后的张弘道。

“你这竖子!”

张弘道面露苦笑,行礼道:“见过敬斋公,小侄失礼了。”

“哼!坑蒙拐骗,这便是你的世家风范?!”

李冶重重哼了一声,目光扫去,见人群中还有几个他认识的北归人,如考城名医世家子弟张考铭,遂又抬起拐杖继续骂。唯独见了元严,他才叹息了一声。

“元二姐儿?都这么大了?当年才只有这么一丁点高吧?”

再见到旧友之女,李冶一句话间已是红了眼眶。

元严行了礼,道:“诓敬斋公南下之事,侄女亦有参与,还请敬斋公莫怪郡王与五郎。”

李冶上前几步,不忍再骂人。

“不怪,不怪你们……看到你,想起了裕之兄呐,可惜我未能送送他。犹记相识那年,他才年方十六,一转眼……”

老人显得有些啰嗦,他已七十岁了,故人与回忆对于他都太过重要。

什么蒙古大汗还是皇帝,什么宋国郡王,他从未怕过。

于他而言,甚至不如能与人聊聊老友及往事。

“二姐儿可知?老朽近年又填了首《摸鱼儿》和裕之兄……”

他们这些人年轻时,元好问以一首《摸鱼儿·雁丘词》名传于世,当年杨果填词相和,李冶亦是。

《摸鱼儿》这个词牌名下,曾有这一群年轻人的才情、志向、友谊。

近来旧友凋零,再赋词,愈显苍凉。

“倘万一、幽冥却有重逢处。诗翁感遇。把江北江南,风嘹月唳,并付一丘土……”

几日后,汉台。

“老朽曾向北君提过五点建议,所谓‘辨奸邪、去女谒、屏馋慝、减刑罚、止征伐’。北君难做得者,‘止征伐’。不想如今宋国郡王竟连‘去女谒’也做不到。”

李冶话到这里,澹澹看了面前的严云云一眼,偏过头,仰着那花白的长须,傲然道:“老朽不与小女子共事!”

严云云眉眼一低,道:“听闻程朱理学尚未于北地兴起,却不知敬斋公为何如此迂腐?”

“迂腐,治国最忌讳妇人干政……”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ewenwu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