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正式命名,麒麟1998_重生:从卖水开始成为世界首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6章 正式命名,麒麟1998

第(1/3)页

其实,在芯片领域,华夏曾经也是有过辉煌的。

        早在1965年,华夏科学院就研制出了65型接触式光刻机。

        而此时,米国也仅仅是刚刚起步,岛国更是还没进入这个领域。

        1974-1976年期间,我国更是举全国之力发起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基础材料攻关大会战。

        在这之后,中科院系统、电子部系统、地方各研发单位光刻机成果迎来了一次大爆发。

        1977年,我国最早的光刻机-gk-3型半自动光刻机诞生。

        1980年,清华大学研制第四代分步式投影光刻机获得成功,光刻精度达到3微米,接近国际主流水平。

        可以看出,国产光刻机研发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起步,直到80年代后期,技术一直在推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代表性成果。

        不过,随着改开的深入,国内造不如买的思想开始盛行,以柳得志为代表的贸工技逐渐占据上风。

        在集成电路领域也是一样,产业抛弃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开始盲目对外开放,华夏独立的科研和产业体系被摧毁。

        从此之后,我国光刻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开始停滞不前,实质上放弃了自主攻关。

        直到二十一世纪,光刻机的研发重新被重视起来,但是此时华夏在技术上足足落后了二十多年。

        现在,让谁都没想到的是,华夏芯就这么诞生了。

        当李闪闪提交专利申请之后,国家立刻重视了起来,沈昌健更是以最快的速度组织了国内最权威的专家进行研讨。

        每一篇论文,每一项数据,都要进行仔细的核对和测试,

        没有办法,华夏芯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由不得大家不高度重视。

        其实在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ewenwu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