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憋宝_玩宝大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01章 憋宝

第(1/3)页

  “头前县里有个收古玩的,开到八百八的价儿,再也不肯加了。我寻思着就算是民国的东西,这么漂亮,也不能不到一千就给打发了呀!”摊主接口道。

  “他后来还去找你了么?”余耀慢悠悠点了一支烟,同时也暗暗提醒自己不能急躁。

  “来过好几次啊,都说是到附近收东西路过,想从我这儿买点儿山货,但没提这小罐子的事儿。”摊主说道,“他不提,我也不提,反正不能这么便宜出了。”

  “那他都说了些什么?”

  “也没什么,有时买点儿山货,有时给我看看收来的东西,说说古玩行的行情,如今行情不好什么的。”摊主敲了敲额头,“对了,他还送给我一只青花瓷的罐子,说收货时搭来的;我也没白要,给了他几斤山核桃。”

  余耀一听,起码明白了两点。

  第一点,这个县里收古玩的,没看明白这东西。

  第二点,虽然没看明白,但是这个人肯定也觉得有可能不是普通货色,所以很想收摊主的东西,三番五次上门,却绝口不提东西,这是在憋宝呢!

  憋宝这个词儿,含义很多,而是在不同行当有不同的解释。但是在古玩行,憋宝是门技术活儿,就是耗费时间慢慢抓住货主的心理,最后用小钱儿买走宝贝。

  甚至,有的憋宝人还得让货主感恩戴德觉得是为了帮衬他,货主占了便宜、憋宝的吃了亏似的。

  清末民初的时候,古玩贩子之中,尤其盛行憋宝。

  这个时候有一类人很特殊,就是皇亲国戚、满清遗少。满清亡了,他们断了钱路,但是生活上却大手大脚惯了,很多人就靠卖家里的古董文玩来支撑门面。

  这帮人有个特点,倒了架子不倒面子,古玩贩子上门收货,那得走偏门或者后门,不让从正门走,怕丢人。同时呢,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并不精通古玩。

  偷偷摸摸卖,又不是很懂,这就给了憋宝人机会。

  有一个故事在古玩圈子里传得挺开。说是民国年间,有个原先的郡王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ewenwu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